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早罢蔡确政柄疏元丰八年十二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二
蔡确既为山陵使回,自合依故事坚请去位,不当贪权固宠,不恤公议,傲然安处。
无廉耻之节,败陛下风俗,坏陛下典章,在臣职分,合为朝廷争之。
陛下亦须体亮孤臣孜孜不已,攻击权臣,有何所益。
凡人之情,莫不乐安而恶危,好荣而恶辱;
然臣不避患害者,诚为君也,诚为国家也。
臣伏见神宗初韩琦乞罢相劄子云:「自唐至于五代首相之为山陵使者,事已求罢,例皆得请。
仁宗皇帝昭陵复土,而先帝尚进药饵,其时臣上体国家,不敢援此故事,遽然引去」。
又云:「本朝以来,祖宗所任上相,山陵事毕,多从退罢」。
之词意再三如此,神宗亮之,遂许去。
五代以上,其人难以悉数;
祖宗以来之臣,请历举本末。
陛下考之,以照之进退,则贪权固宠,无廉退之节,晓然易见矣。
太祖山陵,秦王廷美为使,无宰相预其事。
太宗山陵虽以越王元份为使,宰相吕端导灵驾至山陵,及其还也,犹以疾求解,避嫌之心可谓深矣远矣。
真宗山陵讫,冯拯亦以疾五上表,遂出判河南府
二人皆两朝所尊礼,又国人所惜其去者也,然自以山陵事还,于体当去,故皆力移疾而决遂其请。
此可见大臣重廉耻、明进退之分也。
仁宗山陵,韩琦英宗服药未敢去,非无故也,非得已也。
英宗山陵复土,即罢相。
今先帝已安陵,祔庙礼成,不知以何名而自留,何义而自居?
若谓陛下富于春秋,藉大臣辅翼,则左右自有老成重德为天下信服之人辅翼者。
辈无一正言,无一正行,天下之人指为奸邪,共所愤疾,而久留左右,适足玷累圣德,为国之蠹尔,何辅翼之可赖!
此愚臣所以区区进忠而不已也。
宰相之当山陵使者,故事皆不去,臣何敢辄言?
若故事皆去,臣何敢不言?
今众口諠哗,讥切臣等,以谓尸禄素餐,当言不言,辜负圣主。
又谓养交取容,希窃荣进。
畏避奸臣。
臣若不力言,不惟败陛下风俗,坏陛下典章,亦害臣等名节。
一留奸臣,而上下交损如此,可不为朝廷惜哉?
伏望陛下出臣前后章疏付三省施行,早罢政柄,使天下知朝廷不抑忠言,不沮公议,不容奸臣败风俗、坏典章,而扶持天下之名节,以励事君,则臣等虽死无恨。
〔贴黄〕升祔后转官故事不当援用,则冒耻而受之;
罢相故事又当援用,则违义而取之。
败风俗、坏典章又如此,所以公议沸腾,以为早当罢黜也。
陛下以常礼留之,言路以故事攻而去之,上则不伤陛下优恩,下则不废天下公议。
伏望朝廷不以为疑,早赐睿断,以慰人心。
论荐举劄子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三、《东涧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
臣闻荐举而不拘其数,此朝廷之美意也;
荐举而或失其实,此士大夫之私心也。
因士大夫之私心而失朝廷之美意,岂可不思所以处之乎?
臣请先原其弊,而后僣陈所以变革之术。
夫一郡之吏察太守,一路之吏察诸司,满一期则有关升之荐,逾三考则有京削之荐,岁有常员,截然一定,固不患其滥也。
至若政绩则听其剡上,初无定数,岂故纵其猥滥而无纪极哉?
盖以效绩显著固未易得,若拘以岁荐,苟未有其人,必以庸常之流勉强充数,其谨重之意盖可见矣。
是以剡牍来上,悉从其请,或与升擢,或令审察,或付中书籍记,使贤者知所劝而不贤者亦知自勉,进者以为荣而未进者亦有所慕。
得人之效,大率由此,岂非朝廷之美意乎?
奈何人情贪荣,竞欲速化,不顾职事之修否而惟欲露章之荐,引头钻肘,刺不得不已。
以公道自任者旌别淑慝,固不肯曲徇其请;
而乐于周旋者见其既无定数,求者必与。
迨其甚也,一章所荐或五六人,或十数人,载于邸报,殆无虚日。
合一岁而论,不知其几,非亲故之夤缘,则势要之嘱托,非关升之所不及,则京削之所未遍。
誉过其情,则以铅刀而为铦;
举非其类,则以薰莸而同器。
此岂非士大夫之私心乎?
夫惟其出于私,则贤否混淆,真伪杂揉,形于荐牍者未可尽信,不免视为具文而一切不复用矣。
吁!
不意求才之美意而为士大夫之私心坏之也。
虽然,变而通之,夫岂无术?
一曰定剡荐之数,二曰严保任之法。
皇祐初诏举县令,而张易于逼替之际并荐一十六人。
上谓辅臣曰:「所举猥多,岂无干请,可令裁定」。
此定剡荐之数者也。
冯拯请司四品以上具表举人,若效绩著明,当特酬赏,不如所举,依法加罪,此严保任之法者也。
数既一定,则不容妄举以徇泛应之私;
法既加严,则谁敢失实以干谬举之罚?
如此则公论大明,群贤并进,得以随才器而使之,百工允釐,庶绩咸熙,盖有不难致者。
抑又有当察者,昔欧阳修有云,善恶之人各以类举,廉谨者举清干,赃污者举贪浊,徇私者举请求,苟任是责者或非其人,亦安能无妄举哉?
太宗皇帝亲阅班簿,常曰不择举主,何由得人。
此清源正本之论,真万世龟鉴也。
惟陛下与大臣亟图之,臣不胜拳拳,取进止。
其八 北宋 · 赵炅
 押先韵
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九引《蔡宽夫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故事,进士朝集,尝择榜中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太平兴国三年胡旦榜,冯拯为探花,是岁登第七十四人,太宗以诗赐之云云。)
真宗谥册文乾兴元年九月六日 北宋 · 冯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
维乾兴元年岁次壬戌九月戊辰朔六日癸酉,哀子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上言曰:夫谥以行成号以功显
法日而明者,盖德之甚盛;
称天以诔者,惟名之至公。
三五以还,何莫由斯道也!
伏惟大行皇帝禀上圣之资,袭累仁之祚,缉熙嘉靖,丕冒统一,生成覆露,踰于二纪。
昔者以维城之固,膺主器之重,班政京室,始基风化。
缵戎在宥,昭前善继清明独运,禺邛博临。
研几而众志熙,定心而万物服。
奉养长乐,极纯至之性;
协比九宗,隆敦睦之教。
有陶唐之恭让,同姬王之抑畏。
惨怛忠利,本于好生;
焦劳敏给,未尝自满。
豁大度以含垢,询善言而塈谗。
勤轸幽隐,宝行俭朴。
重纠刑之任,谨劭农之制,罚不滥而人趋本矣;
广荐能之路,严较材之式,官无邪而朝多士矣。
述教条以勖郡国之吏,褒简策以缉君臣之训,倬天章以成宪,炳人文而化下。
绎治古之闳论,叙彝伦于大中。
物则昭明,政俗纯固。
曩以疆事犹警,武节方耀,亲巡河右,启和戎之利,怀柔西鄙,纳保塞之款。
二边宁晏,五刃销戢,民用休息,物皆茂遂。
职贡填于夷邸,欢谣溢于农畔。
祗谒园陵,孝达乎神明;
罢去羽猎,仁及乎飞走。
諴和交感,休嘉震动。
宝图申锡,诞恢于景命;
飙游胥接,逖知于遐胄。
讲崇报之则,振希阔之仪,勒成岱宗,答礼脽上。
帝群岳,祠仙李,筑宫于神隩,荐册乎霄极。
馨香斋栗,百神以修;
钦翼静悫,万祥见表。
休烈浃洽,德泽鸿鬯。
然犹处谦而归勋不有,禔福而俾人大赉
元枢之至妙,穆道风于无外,巍巍端拱,称首百王。
遽厌黄屋之勤,奄从白云之举,函夏摧陨,攀号靡及。
顾兹眇质,获嗣丕构,哀穷迷愦,惧忝贻法。
方中既启,同轨赴期,考尊名节惠之文,合群公庶尹之议,虔遵古训,敢扬懿铄。
谨遣摄太尉、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九千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六百户臣冯拯,奉玉宝玉册,上尊谥曰文明章圣孝皇帝,庙曰真宗
恭惟在天降鉴,昭膺茂典,锡祉流庆,兴运无极。
呜呼哀哉(《宋大诏令集》卷九。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二八。第二册第一○七七页)
生:原阙,据《宋会要辑稿》补。
其二 北宋 · 薛奎
 押支韵
千林如有喜,一气自无私(春)
以上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三 《东斋记事》:薛简肃公贽谒冯魏公,冯览首篇,曰:“不知秀才所负何事?”读至第三篇春诗,乃曰:“秀才所负者此也。”
向敏中宣抚河北咸平三年六月丁卯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八(第四册第三一七五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
兵威未戢,边候多虞,王师效攻守之劳,邑民苦馈饷之役。
每念及此,予怀恻然,临遣大臣,特加轸问。
宜令参知政事向敏中河北、河东沿边宣抚大使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充副大使,按巡郡国,存问官吏、将校、僧道、耆老、百姓等,式宣宽大之恩,副兹憯怛之意。
冯拯奏诏景德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一(第一册第六五一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
别制庙庭帟幕什物,付宗正寺库掌之,其守宿人不得升殿。
冯拯等举可充川峡知州通判大中祥符八年十月己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四(第五册第四六六九页)
汉宣有言:「与我共治者,惟良二千石尔」。
朕言念兴化,慎乎择言,矧夫远民,宜得循吏。
而有司止用资序,分命郡条,或政治之乖方,则吾人而曷诉?
是用申诏有位,各扬所知,庶宽宵旰之忧,俾洽惠和之化。
苟得人而著称,必行赏以旌能,勉徇至公,协予精选。
宜令冯拯已下,各于见任京朝官内,举无赃滥者一人,充川峡知州军、通判,限十日内以闻。
如任用后犯入己赃,或酷刑枉法生事,并同罪,不如举状亦连坐;
其显有绩效,得替日当议升陟。
两任无违阙者,奖其所举。
冯拯已下五十人各举供奉侍禁殿直一人诏大中祥符九年十月壬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五(第五册第四六六九页)
朕纂绍丕图,寅恭庶政。
设官分职,缅务于求才;
责实循名,每期于选众。
虽励精于采择,尚轸虑于滞淹。
是用博访荩臣,特颁明诏,俾陈公举,庶叶佥谋。
宜令户部尚书、知陈州冯拯以下五十人,各于供奉官侍禁殿直内举一人,素守廉勤,兼资公器,或精达民政,或详练武经,咸以名闻,必当宠擢。
勿自营于亲党,勿滥进于权豪。
冀获良材,用裨至治。
冯拯等举幕职令录充京官监当诏天禧二年闰四月己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七(第五册第四六七○页)
户部尚书冯拯以下,诸路转运、提点刑狱朝臣,于幕职令录内各保举一人充京官监莅场务,给亲民添支。
冯拯枢密天禧四年七月丙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王者法象斗宫,枢机之掌攸重;
畴咨衮职,弼直之选惟艰。
自非挺忠亮之资,怀渊深之识,毗予大柄,畴以为宜。
具官冯拯体质方严,性尚冲简。
本直清而致用,道冠人彝;
包宏达以兼资,量标国器。
爰自参联仕路,簉羽朝緌。
落落之操不群,籍籍之名甚盛。
擢于伦萃,荐被佥求。
赞繁务于凝严,议庶政于廊庙。
小大之事,乃斟酌而有经;
启纳之言,固匡救而无隐。
志敦冲退,誉蔼藩维。
比肆觐以来归,久为仪而属望。
是用断于朕志,登用老成,正枢宥之名,兼台鼎之贵。
天官之峻级,倍井邑之重封。
视品秩以至崇,申宠数之兼渥。
所宜罄于精力,天厥谟明,讲惟深之图,以勉于熙载。
谨不密之戒,无致于害成。
俾予臻垂拱之风,繄尔终翼亮之效。
往践其位,服兹训言。
冯拯集贤相太子少傅天禧四年十一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五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朕祗若盛猷,绍膺洪业。
乃眷储贰,实钟善祥。
任以政经,俾其练习。
眷言协赞,允属辅臣。
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吏部尚书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始平郡开国公冯拯,沉厚秉彝,粹温凝识。
蕴廉深之雅度,抱颖达之宏材。
凡所践更,必扬休问。
丞居两府,翊赞九功。
励操方严,秉心勤荩。
乃者政成西邑,岁觐紫庭,谒见风规,荐加图任。
总枢机之宥密,竭心膂以燮调。
属我震闱,渐亲时政。
赖股肱之明略,助星日之重晖
是用擢正台司,列于揆路,兼荣内史,傅德承华。
焕此纶章,允夫佥属,勉伸赞谕,务罄忠劳。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馀如故。
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1047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范文正公集》卷一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皇家起五代之季,破大昏,削群雄,廓视四表,周被万国,乃建礼立法,与天下画一。
而亿兆之心帖然承之,弗暴弗悖,无复斗兵于中原者登九十载。
盖祖宗远算善树于前,累圣求贤,多得循良廉让之士布于中外,而致兹善俗欤!
陈留谢公,可谓循良廉让之君子矣。
公讳涛,字济之
幼而奇敏,十四岁讲《左氏春秋》,先生咸器之。
及冠,居姑苏郡。
翰林王公禹偁、拾遗罗君处约并宰苏之属邑。
二人相谓曰:「与济之扬榷天人,盖吾曹敌也」。
自兹名重于时。
淳化三年春,擢进士第,除梓州榷盐院判官
会盗据成都,发其徒攻郡县,公白二千石曰:「梓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于梓者可传呼而下,愿急为之防。
近郊多林木,可先伐之,以置楼橹,且备樵爨,为久守之具」。
二千石从之。
寇果围我,我备既坚,十旬弗破。
贼沮而留,势未大克。
以及王师之来,遂用扑灭。
事平,就迁梓州观察推官,赐器币,外台遣权知益之华阳县
时寇乱之馀,民多散亡,未复厥居。
上言者请募人占田,可倍其租,朝廷从之,于是有力者得并其田。
公曰:「夺民世产,以资富人,复将召其怨辞,岂朝廷之意耶」!
乃尽取其田,以归于民。
还拜著作佐郎
太宗面诏通判大藩,得寿春郡,后移高安郡,改知兴国军,就除太常博士
真宗即位,锐意任人。
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状者凡二十四人,付中书门下,令驿召至阙。
公在召中,得对于长春殿,上悦,赐五品服,即呼通事舍人送试学士院
明日,边有急奏,上议北征。
京东有彊寇惊郡县,而曹南阙守。
朝廷虑之,遂命公往,改屯田员外郎
至郡称治,寇不敢犯。
有凶人赵谏者,冒乡荐名,与诸弟出入都下,交权势,结豪侠,乘人之弊,用以告讦。
或任威诈,而大致富彊,人畏如豺虎。
公即图之,患僚佐不一其力,俄会故御史中丞李公及始来倅曹。
李公,时之端人也。
与公协心发其家,尽得凶状,奏之朝廷。
御史府案覆,谏之兄弟皆斩于都市。
乃下诏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遂著于令。
自是天下讼息而刑清矣。
朝廷以西蜀仅宁,细民犹或摇之,俾公安抚两川。
用天子恩意,谕其父老,皆从而按堵。
复命之日,举两川能吏三十馀人。
执政疑其多,公请连坐,事遂行,后皆至台省
又别诏委公与益牧张公咏议造大铁钱,乃穷其利害,使盗铸息而物估平,人于今便之。
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就迁度支、司封员外郎
公在三司日,尝举榷茶官,至是坐所举不职免。
寻以度支员外郎起倅河南府
冯魏公荐公文行,真宗简在既久,即命召试,除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转运使
公大雅之器,耻尚文法,虽任在按察,而诚意坦然。
且曰:「吾欲吏乐其职,民安其俗尔。
士人黑白岂不明乎?
安用伺于毫发,使惴惴如虺蜴然,取诗人之讥耶」?
还台,进礼部郎中,判司农寺,拜以本官兼侍御史知杂事
清静端介,百辟望其风采。
乾兴初,进户部郎中
先帝大行,有司治灵驾象物,其制高大,请自京至陵,凡郭门民舍有妨其往者毁之。
公上言曰:「先帝封泰山,祀汾脽,仪卫至盛,不闻有所毁去。
今遗诏丁宁,正如汉文帝专务俭薄,岂以攸司夺先意?
愿陛下裁损」。
缙绅韪之。
俄求东归,除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会稽郡
还拜太常少卿、判登闻检院
又得请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就拜秘书监,遂分务洛下
朝廷嘉其恬退,迁太子宾客
嗣子迎侍于京师,以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七十有五。
明年八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富阳
宝元元年,赠礼部尚书
谢氏之先,出黄帝后。
始为十姓,谢居一焉。
三代以还,不显其大,至晋宋乃为盛族。
公之七世祖汾,居河南之缑氏
五世祖希图,卒于衢州刺史
时唐季丧乱,乃葬于江东嘉兴郡
子孙三世,禄于吴越
曾祖讳廷徽,处州丽水县主簿
祖讳懿文,杭州盐官县令,葬于富阳,遂为富阳人
父讳崇礼,从钱氏归朝,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尚书户部侍郎
母崔氏,赠博陵县太君
公之弟四人:曰炎,有文于时,与卢稹齐名,时人谓之「卢谢」,国史有传,终于公安
镐,为某官;
果,从方外学号安隐师
坦,为某官。
公娶夫人许氏,先公而终。
生男三人:长曰绛,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公几年而亡。
次曰约,将作监主簿,以敏才称;
次曰绮,太庙斋郎,俱早世。
女四人:长适前进士周盘,次适殿中丞梅尧臣,次适太常博士傅莹,次适大理寺丞杨士彦
孙四人:景初大理评事,宰馀姚县
景温太常寺太祝,宰会稽县
景平将作监主簿
景回,尚幼。
姿格竦异,不事修饰,天然有雅远之范。
未尝阿于贵势。
见贱士,必温礼接之。
知人之善,称道弗舍;
闻人之过,惧弗克掩。
故终身不闻怨言。
公始以文学进士上第,而长子长孙,世践其科。
又父子更直馆殿,出处仅二十年,皆衣冠之盛事。
厥孙以公善状请文于碑。
某于公有家世之旧,又与舍人为同年交,爱公治有循良之状,退得廉让之礼,足以佑风化而厚礼俗,敢拳拳以铭云:
巍巍我宋,宅天而君。
恢远以威,革暴以文。
济济吾儒,多良大夫
中外共治,休宁八区。
猗哉谢公,周旋其中。
在梓禦寇,至曹除凶。
天子念蜀,猖狂始复。
命公抚之,鼓歌其俗。
偃仰藩屏,雅和其政。
徊翔台阁,清修其行。
人尚刻明,我质而平,厥民以宁。
人必夸竞,我休而静,其道乃胜。
于嗟乎!
寿以仁至,名繇德全。
有子与孙,相继而贤。
诚乎诚乎,圣人积善之诲,不吾欺焉。
又论章惇 北宋 · 任伯雨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
臣闻古人有言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此忠臣之所当行,而明主之所宜虑也。
章惇罪恶既大,陛下不复听信,犹在相位,岂所宜哉!
尝求去,而陛下不许,此固足以彰圣人宽大之德。
然而疑则不用,用则勿疑,乃圣主任臣之法。
疑而用之,实为不可。
陛下之所以未从其请者,不过以先帝山陵在近,不欲以使事改付他人而已。
若审如此,所谓执一而废百也。
祖宗故事,山陵命使,必以先朝宰相。
是以丁谓既去,则改命冯拯
王圭既死,而蔡确代之。
拯之,皆是旧相,当时若无旧相,亦须改命他人。
执一守株,非所以权大事也。
今自惇之外,先朝旧相未致仕者更有一人,范纯仁是也。
虽以奸党得罪,而天下皆以为贤;
虽有目疾,而其心不盲。
陛下若举而相之,可以收天下之心。
昔先帝起于谪籍之中,欲用纯仁,自有此例。
纯仁以疾不来,则是去就在纯仁者也。
擢任辅相,事出独断。
自唐以来,虽见任宰相,不得预闻。
臣以孤外之踪,遽敢及此者,臣非敢荐纯仁也,为陛下思所以去惇之策无出于此也。
臣请缕缕言之。
盖自绍圣以来,蔡卞造作奸言,假托经义,负诬神考,轻欺先帝,唱为国是,以行其私。
凡惇之所行为天下之害者,其谋皆发于,干纪紊政,其事不一。
然原其乖背之始,则不过妄论「继述」两字而已。
用孟庄子之小孝,违武王之大孝,务以恶名,胁持上下。
二圣已察其欺伪,而等不悛,持此益固,论夫妇之终始,语兄弟之厚薄,阴谋密计,何所不至。
当此之时,陛下若斥逐章惇,而不以宰相山陵使,彼必以谓陛下不厚于泰陵矣。
然则未可以斥逐也。
今其请去,则不可不从也。
永泰陵使不可以他人为也,然必先朝宰相为之,然后可也。
设使未肯求退,则在陛下,似亦难处。
自请,则不过许之而已矣,何所疑哉?
然而欲命先朝宰相以代山陵使,则舍范纯仁其谁乎?
陛下若相纯仁,则可以慰天下思贤之心,可以示二圣用平之意,可使有罪之人必无反侧,则是一举而众美具也。
出命之日,永泰使事权付先朝执政,以待纯仁之来;
纯仁不来,则权付之人自可行矣。
非是不使旧相,盖由旧相辞免,则次官将命,于理为顺。
又况纯仁目疾,自不妨陛下他日别命宜相之人也。
臣愚不避小嫌,竭忠尽虑,若蒙省察,速使去左右,则忘身徇国之人始敢安枕而卧矣。
时不可失,机不可玩,愿陛下深念而决行之也。
天下之故,反覆无常,当以人事,辅成天意。
古人既往之迹,可證可验,非臣笔端所可具述。
臣不胜拳拳爱君之心,惟陛下赦其僭易,采其所言,断而行之。
天下幸甚!
〔贴黄〕臣十一日劄子云:「祔庙以前,且当明辨邪正;
躬揽以后,乃可大明黜陟」。
诚恐等未去之时,机事不密,为害不细。
伏望陛下用臣前章,且以职名出于外,然后合集众智,共议典刑。
缓而不迫,举事必当。
先朝宰相苏颂致仕,命为中太一宫使纯仁若以疾不来,则此例似可行也。
若得纯仁居京,则有事可以访问。
养老乞言,无大于此,何必过示优假,如司空重事之类,使其处此而不安乎?
范纯仁乃臣妻党之亲,臣虽未识纯仁之面,而今日之言,不能无嫌。
臣不敢以小嫌而废公议也。
议于太原高祖寝庙诏 唐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
昔周监二代。
崇文武之典礼。
汉绍三王。
高光之功烈。
斯固有国之彝训。
不刊之令范。
高祖大武皇帝聪明神武
睿圣徇齐。
应天顺民。
拨乱反正。
德侔造化。
道济区夏。
靖率土之沸腾。
黔首之涂炭。
一戎大定。
四海宅心。
制治定之礼。
作功成之乐。
天地交泰。
品物咸宁
声教遐洎。
休徵杂沓。
蛮夷戎狄之长。
辐凑藁街。
麟凤龟龙之祥。
光映图史。
然犹日慎一日。
推而弗居。
迈邃古之鸿名。
踰前王之至治。
朕以寡昧。
丕承景业
缅惟永往。
攀慕终天。
思宏尊亲之治。
庶展罔极之志。
窃惟太原之地。
肇基王迹。
事均丰沛。
义等宛谯。
理宜别建寝庙。
以彰圣德。
详观汉典。
抑有成规。
但先皇遗旨。
务存俭约。
虔奉训诫。
无忘启处。
宜令礼官与公卿等详议以闻。
中大夫太子宾客分司西京上柱国陈留县开国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谢公行状景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廷徵,国子司业越州观察判官
祖懿文,秘书郎杭州盐官县令
崇礼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户部侍郎
本贯杭州富阳县章岩乡赤松里。
谢涛字济之,年七十四。
谢氏系谱,自公七代祖已下,官讳具存。
始居河南之缑氏,至四代祖终衢州刺史,葬嘉兴,因家江东
盐官富阳县,遂为富阳人
当钱氏制吴越,故散骑而上,三世不为朝廷官。
公始十一岁,尝与父客谈,散骑私观之,见其辨对有成人风,大为叹异。
学舍有说《左氏春秋》,公十四岁,从之学。
归,辄与同辈伸其义,必尽其师之所传。
既冠,寓居吴郡
会汾、晋平,郡国当表贺,士为奏者文体弱,更数人,皆不能如郡将意。
公私草之,为人持去,郡将大称惬,吴中先生亦自愧不及。
王黄州、罗拾遗处约并为吴之属县长,公与其游。
罗尝与王书云:「济之扬榷天人,盖吾曹之敌」。
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淳化三年进士上第,除梓州榷盐院判官
明年,盗发益部,公以梓近益,为大郡,畏益强逼,且利以自资,攻之必亟,盍大为守?
且时近郊多林木,乃白郡守悉取之,以完棚橹,且为薪蒸之备。
既而被围百日,樵采路绝,城中赖焉。
公参陈谋议,分护堑壁,及围解,于僚吏为最力,就迁梓州观察推官
明年,权知益州华阳
蜀民流散之后,田庐荒废。
诏书:「凡入租占田,有能倍入者,断以新籍」。
于是豪右广射上田,贯民归者,多亡其素产。
公曰:「此权时之制,驱民欲就业耳。
若利其倍租,而使下民失业,岂经制哉」?
乃命尽还旧主,所施行与诏书异。
至道二年,召归,授著作佐郎
太宗面谕,令通判大藩,即通判寿州,迁秘书丞
通判筠州,知兴国军
真宗考籍,有五年无过者特迁,得改太常博士
一日,内中出朝士治绩著者凡二十四人名,付中书门下,令召见。
即以景德二年冬对长春殿,赐五品服,令通事舍人焦守节学士院试。
试之明日,会边奏警急,降诏北征。
是时,曹、濮盗起,又虏势分趋齐、郓,东土颇骚,朝廷慎择郡守
真宗面谕宰相:「昨日京东奏,曹州阙人,谢涛可转官知曹州」。
遂除屯田员外郎
曹之征赋,旧分送睢阳仓。
公至郡,会霖潦,民军在道者不克进。
公曰:「自曹及宋,陆行数百里,平岁致之不为易,今泥淖,益困吾民。
江、淮漕运,日至睢阳城下。
曹有广济漕,亦通京师
使曹赋得增送京师睢阳自取江、淮米以直曹赋,岂非便耶」?
乃开廪,尽收属县赋,且上其利状,遂与转运使交奏。
朝廷从公奏,降诏褒美。
未几,召还,奉诏祈雨嵩岳,祠毕雨澍。
因言岳渎有请祷而无报谢,义或为阙,真宗是之,因诏自今修报如礼。
是年,西南有大星见,占在分。
诏公巡抚益州西路。
入别,受诏与益州张公咏同议铸大铁钱利害。
于是考铁价,与旧钱更相均准,故下不得盗用,而物价长平,人至今便之。
使回,举三十馀人,宰府疑其多,公面陈诸吏干状,愿署连坐,以冀必行。
奉使举吏连坐自此始。
后所举多践台省,不调者犹为郡守
四年,授三司度支判官
大中祥符初,出知秦州,又知歙州,改度支、司封员外郎
三司判官日举榷茶官被罪,夺司封
五年,复为度支,通判河南府
冯魏公居守,荐公于朝,召试,授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转运使,赐金紫。
礼部郎中,判司农寺
天禧五年,兼侍御史知杂事
乾兴元年,迁户部郎中
永定陵驾将发,少府治明器象物甚侈大,山陵使奉诏,自京至陵,凡城门民舍,卑隘者坏之。
公上章言:「先帝封祀,仪大物备,尚不闻废坏所过城舍。
今遗制务俭薄,反以象物坏民居,非先帝意,愿下有司裁损」。
章寝不报,物议是之。
是年,以疾求东归,除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
天圣中,代还,迁太常少卿判太府寺登闻检院
以步履艰蹇,求西京留司御史台
逾年,改秘书监
台任满,就求分司
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以疾薨。
二年八月,嗣子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绛,奉公之丧,自京西归葬于富阳
公生平不恤家事,然友爱甚笃,宗门有孤者,收养嫁娶如己子。
在朝廷,见贵势无所降屈;
士子进见,虽少贱,对之肃然。
及交言,则开怀无少隐。
故人皆惮其高,而爱其诚。
凡治郡,部吏有一善,必孜孜称荐;
或犯法,虽甚恶之,直其罪而已,未尝有过刑,故终身无一嫌怨者。
雅善品藻文章,江夏黄叔才尝作《杨允恭墓铭》,甚负其文,顾公曰:「能损益一字者,我当辨之」。
公削去二十一字,叔才叹服不已。
西京被疾,人有贽文者,必读之终篇,或摘其词之工者称道之,其爱奖士类如此。
初,两浙转运使还,朝议将以掌诰命,会得疾逾旬,不能兴事,遂寝。
素好修炼药术,喜与方士谈,视荣利泊如也。
本朝图书之府,惟昭文史馆、集贤、秘阁,公与兵部同时分帖四职,太府等实父子相代,缙绅荣之,见于《衣冠盛事录》。
母夫人崔氏,追封博陵郡太君
夫人许氏,封晋陵郡君
初,散骑五子,皆以五行定名,公次弟炎,有文称,终公安
锴,今为天台
果,从方外教,号安隐师
坦,左侍禁
子三人:长即兵部
次约,将作监主簿,少以才敏知名;
季绮,太庙斋郎
约、绮皆早亡。
女四人:长适同出身周盛,次适德兴梅尧臣,次适延陵傅莹,次适吴县杨士彦
孙三人:景初将作监主簿
景温太庙室长
景平试校书郎
女孙四人,并幼。
公才位德美,当列国史,敢直纪行实,以备史官之录,谨状。
景祐元年十一月日,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朝奉郎试大理评事察院御史、充馆阁校勘尹某状。
书简帖(二六)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九
芾顿首启:适奉贺留刺,晚来起居万福。
舟兵自到日支钱,饿得欲死,今日旬下支一料米去,告指挥日支与米为幸。
主簿甚严,传语皆不答,闻有甚条贯,吁,可畏哉!
谨奉启咨叩。
勿泄此语,恐相恼。
不一一忉忉。
芾顿首再拜,道济通判中大夫
陈执中庆历八年八月 北宋 · 何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六五、《通炮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续资治通炮》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臣昨于六月内曾具奏论,为今岁灾异为害甚大,陈执中首居相位,变理无状,实任其责,因举汉时以灾异册免三公故事,乞因执中求退,从而罢免,以答天意,未蒙施行。
今霖雨连昼夜不止,百姓忧愁,岂非大臣专恣,务为壅蔽,阴盛侵阳所致?
虽陛下焦劳于上,而臣下不能奏承圣旨,窃恐未能销去灾异。
执中所举事,多不副天下人心,怨嗟盈耳。
执中以公道自任,然迹其行事,亦多私徇。
向传式不才,累被人言,不可任以要剧,而执中以私恩用传式三司副使
吕昌龄曲事执中宠嬖之兄弟,至为三司判官
此皆圣意所明知,所以传式、昌龄并罢要职,而执中则释而不问。
太宗朝,大臣寇准号为忠荩,在中书甚协人望,只以任情,不依次改转广州通判冯拯、彭惟节官资,致冯拯上言,即时罢政事。
太宗非于寇准无恩,盖示天下至公,不得不然尔。
执中庇援传式、昌龄,私徇之迹过于寇准,而尚持政柄,窃所未安。
兼风闻执中以旧识宽减前京转运使张铸不接告孔直温谋反人状罪犯,及以私忿屈抑开封府界提点李肃之差遣,并挟情高下,岂是至公?
其他专权恣纵,不可尽数。
今中外之人,怨望执中非一,其召灾异,未必不由此。
古人以一夫伤嗟,王道为亏,癋复天下伤嗟者多乎?
执中昧经国之大体,无适时之长材,当四方多事之秋,陛下欲倚之使致太平,固不可望也。
今陛下用执中则失天下人心,退执中则慰天下人望。
陛下岂可虑伤一执中之意,而不念失天下之心!
失天下之心而欲天地之气和,固不可得也。
伏望圣慈依臣前奏,罢免执中,以慰天下之望。
臣于大臣固无嫌隙,不避其威权而言者,盖虑陛下以淫雨未止,忧劳过甚,不责臣下而引咎圣躬,所以欲乞退强戾专恣之人,免致雍蔽,使上下情通,则灾异可除,和平可致。
兹事所举,系国家利害甚大,伏惟圣心断之不疑,速赐裁决。
但使执中退不失安全,则君臣之分无损。
然后别择通明贤材而任之,以平国政。
臣近蒙差考试国子监举人,不得面对,故有此论列,惟陛下不惜退罢一臣,以顺天下之望,则天下幸甚。
祥符书记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四、《圣宋文选》卷一七
祥符二年,翰林学士杨亿、知制诰钱惟演、秘阁校理刘筠倡和《宣曲》诗,述前代掖庭事,辞多浮艳。
真宗闻之,曰:「辞臣,学者宗师也,安可不戒于流宕」?
乃下诏曰:「国家道涖天下,化成域中,敦百行于人伦,阐六经于教本,冀斯文之复古,期末俗之还淳
而近代以来,属辞多弊,侈靡滋甚,浮艳相高;
忘祖述之大猷,竞雕刻之小巧。
爰从物议,俾正源流。
咨尔服儒之人,示乃为学之道。
夫博闻强识,岂可读非圣之书?
修辞立诚,安可乖作者之制?
必思教化为主,典训是师;
无尚空言,当遵体要。
仍闻别集众制,刻镂已多;
傥许攻乎异端,则是误于后学。
式资诲诱,宜有甄明。
今后属文之士,有辞涉浮华,玷于名教者,必加朝典,庶复古风。
其古今文集可以垂范,欲雕印者,委本路转运使选部文士看详,可者,即具本以闻」。
天章阁待制刘公随常言:故杨翰林少知古道,故孙汉公集中有送杨序,说其年十一月,自建州召试,授秘书省正字
诏褒之,有「精彩神助,文字生知」之语。
是时名满天下,道路拭目。
或劝以歌颂上美,更祈清贯者,则掉臂不顾。
或以其早成夙悟,比前代王勃辈者,则愀然曰:「吾将勉力,庶几子云、退之,长驱古今,岂止于辞人才子乎」?
又崖相初览其断文数十篇,大奇之,持以示汉公曰:「皇甫持正、柳柳州少年时正当如是」。
本朝文人称孙、丁,而皆推重之,则杨为少知古道明矣。
然以性识浮近,不能古道自立,好名争胜,独驱海内,谓古文之有仲涂、黄州、汉公、谓之辈,度己终莫能出其右,乃斥古文而不为,远袭唐李义山之体,作为新制。
杨亦学问通博,笔力宏壮,文字所出,后生莫不爱之。
然破碎大道,雕刻元质,非化成之文,而古风遂变。
执政冯文懿与二三朝士窃病之。
黄州、汉公皆已死,他人柔弱,无以摧扬雄軬,惟胡大监继周在,且以罪废,屏居庐江
乃相与延誉,徐言于上,乞召知制诰,以拉杨之虎牙。
继周既至,真宗命上殿赐座,从容延问曰:「知卿虽谪官,犹不废学,今复用卿知制诰」。
继周以久去班行,朝礼多废,即拜谢于殿上,真宗亦不之罪。
继周既退,直趋舍人院,箕倨坐厅上,睥睨言曰:「适来见上,上金口命胡旦知制诰
胡旦老矣,岂能重入此小儿队里,知得他制诰」?
矜傲轻忽,旁如无人。
真宗以继周素无行,尚疑之,睶令小黄门一人其后观之,黄门尽以告。
明旦,真宗文懿,具道其事,乃曰:「胡终未可用。
观其言,朕亦似被轻」。
文懿以继周自为之,亦无如之何。
继周但得通判襄州去。
杨遂肆然无复回避,为文章宗主二十年。
故斯文之弊,至于今矣。
可惜矣!
夫介读祥符二年诏书,知真宗皇帝英主矣。
刘待制之说,知文懿真贤相矣。
《易》曰:「观乎人文,化成天下」。
为天子能知乎文之本而思复于古,非英主欤?
宰相能悼乎风之变而思救其弊,非贤相欤?
介窃惧圣君贤相之事异日泯落,因私记之。
乞选差川峡州知州庆历六年1046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文潞公文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臣切见祥符中,先帝轸念川峡远民,精求循吏。
以为审官院依资次差移官员,多不得人,故特颁诏书,令冯拯以下各举川峡知州通判
臣切以西川近年以来,生齿繁庶,比祥符中数倍,全藉长吏安辑,稍不得人,即烦朝廷西顾。
臣以为川峡知、通,若尽须举差,恐难得人。
所有益、梓、利三路内邛、蜀、嘉、眉、彭、汉、陵、绵、果、阆、遂、合、剑州兴元府十四处,户口繁多,屯兵稍众,所有知州知府,臣欲乞今后令审官院拣选。
差官须是历任内无私罪,升朝后有举主,年甲未高者,方得差任。
如任内别败阙,得替日与先次优便差使
或别有殊尤治状,灼然可验,即升陟酬奖。
所贵远方得人,兼举先朝故事。
取进止。